櫻花紅陌上,楊柳綠池邊,素有“櫻花之城”之稱的隴南市兩當縣,已然成為賞春佳處,吸引了周邊縣區眾多游客前來游春。驅車行駛在干凈整齊的公路上,濕潤的空氣里夾雜著淡淡的香氣,藍天、白云、翠山、綠水,還有灑滿陽光的山坡上盛開的櫻花……這是兩當最美的時節。
但是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無暇觀賞這醉人的美景,他們與太陽為伍,和星辰作伴,他們橘色的身影毅然堅守在路上,他們,就是勤勤懇懇的養路人。
入春以來,兩當公路段在嚴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復工復產抓養護,當好交通保障“先行官”,結合平安交通行動和長大縱坡整治項目,對國道316線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整治和路域環境大整治,打造暢安潔美路域好環境。
公路“小哨兵”上崗了
在國道316線K2319+100處,發電機和水鉆機發出轟鳴聲,醒目的導向牌、安全錐筒時刻提醒引導著過往車輛和行人注意,作業道路兩頭的安全員站得筆挺,認真指揮著交通。此刻,兩當養管站幾名職工正在路邊忙碌著,他們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安裝著示警柱。
他們用專業手持水鉆機在路肩鉆孔,埋深40公分、外露80公分,直徑120毫米的示警柱按照2米間距一字排開,鉆這樣一個孔需要工人們弓著腰、緊緊握住水鉆機20分鐘,腰酸了、手麻了,他們喘一口氣,再將孔內清理干凈,隨后把示警柱安插進孔里,再用水平尺調整垂直度,然后砂漿灌注,最后封蓋,這樣一個示警柱才算是安裝完畢。經過4個小時左右的靜置,柱子才能“站穩腳跟”。最后,養路工們還要將示警柱擦拭干凈,讓反光膜更加亮眼,確保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在夜間看得更清晰。
楊小光是兩當公路段的副段長,一個地地道道的兩當人,言談舉止中不單透露著兩當人的善良質樸,還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感覺,可是干起工作來卻十分“較真”,他對路上的工作了熟于心。在現場指導作業的他介紹說:“國道316線在兩當屬于山區公路,彎道多,因坡陡彎急而得名的老灣梁地形更加復雜,養好這段路需要更加費心。今天安裝示警柱的這段路有一處涵洞,為了確保涵洞安全和道路暢通,我們在涵洞進出口安裝了示警柱。轄養路段30余處涵洞,共計安裝示警柱120根。”
安裝好的示警柱一個個整齊排列,像列隊站崗的“小哨兵”,亦如風雨兼程不辭辛勞的養路工,照亮了我們渴望的遠方。
變身最美“美容師”
國道316線K2316+400處,是老灣梁長上下坡道,也是公路兩旁的行道樹長勢最茂盛的路段之一。即將入夏,樹木生長愈加旺盛,樹枝遮擋了交通標志牌、反光鏡,給車輛行駛帶來安全隱患。趁著大好天氣,兩當段各養管站人員和段上技術員一起上路,對公路兩旁的行道樹枝進行修剪。
他們一會兒變身“光頭強”,拿起沉甸甸的油鋸對較粗的樹枝進行切割;一會兒變身“理發師”,用黃色的大剪刀對影響行車視線的枝葉進行修剪,精心打理著樹木的“發型”。
“公路標志標牌是公路行車的‘安全警示眼’”,修剪遮擋行車視線的樹枝,既消除了安全隱患,還保持樹型美觀,為過往司乘人員提供舒適的通行條件,營造良好的公路生態環境。”技術員李永平說。
在國道316線K2319+600處,一輛標有“清洗作業、隨時停車”的灑水車緩緩移動著,一名“全副武裝”的養路工變身公路“美容師”,站在車上,手持高壓水槍,正對波形護欄進行沖洗。隨著高壓水槍的精準“噴射”,剛剛還“灰頭土臉”的波形護欄瞬間拂去灰塵,露出“真容”,經過清洗的交安設施變得清晰醒目。
近年來,兩當縣依托優越的生態和“紅色”底蘊,已初步形成了配套的紅色旅游產業體系,慕名前來的游客很多。復工復產以來,國道316線車流量明顯增多,兩當公路段不僅在公路綠化上下功夫,還用高壓沖洗和人工清潔相結合的作業方式,定期清洗交安設施表面的塵土,讓清晰醒目的交通安全標志標牌成為“新風景”,與兩當的如畫美景更加匹配。
段黨支部書記呂雨佳說:“我段黨支部在應對疫情和復工復產中不斷促進黨建工作和日常養護工作深度融合,為復工復產筑起了堅強堡壘。”
段長趙軍林介紹:“復工復產以來,兩當公路段全面恢復路容路貌,聯合交警隊和路政綜合執法隊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拆除廣告雜牌和失效標志標牌。還采取早發現早處治的預防性養護手段,對瀝青路面裂縫集中灌縫,對損壞的路基防排水和沿線設施及時維修,防止病害擴大,確保公路暢通。”
公路兩旁行道樹的樹葉隨著微風婆娑作響,明媚的陽光透過繁密的樹葉灑落下來,樹蔭下的橘紅色養護服閃爍著亮麗的光芒,共同構成了美麗的公路風景線。
來源:隴南公路局
作者:韓智瓊 田苗 師彬 趙暉